Care for Taiwan by Taiwanese American (台美人顧台灣) : 23,向彭明敏教授致敬
作者 朱真一
彭明敏教授最重要的貢獻之一,以他的博學來講解分析,從「傑出青年」到九十幾歲的高齡,幾十年如一。
前言
最近因看到96高齡的史明,在大雨中身穿雨衣蒙頭支持台灣的照片,非常感佩。感動之餘,寫一文〈向史明先生致敬〉。因為不久前讀過《撲火飛蛾(Fireproof Moth: A Missionary in Taiwan’s White Terror)》後,很感動也一直想寫,趁此再向彭明敏教授致敬,另一貢獻台灣的巨人。會想寫他們兩人,因為他們回台灣奮鬥前,曾來我們聖路易(St. Louis, MO)很多次,深受他們的影響。
彭教授的生涯及他的貢獻,上網尋找很容易找到不少資料,不必再重複大篇論說。這裡只寫自己的感受及如何受他的影響,更說明為何要向彭教授致敬。
拒絕誘惑
在台灣未出國前仍是學生時,對彭教授只有很模糊的印象,只知道他留學後回台大,很快升任為政治系教授及主任,記得報上說他是台大最年輕的主任。以後他又被任命為中華民國聯合國代表團顧問,蔣介石還召見他的報導。1963年他被選為「十大傑出青年」,記得我們學生間,還說40歲年輕仍是青年。
寫這些主要想說,當被「當局」看好,好像前程似錦。可是得獎後第二年後的1964年,就與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因打算發表「台灣自救宣言」,被捕入獄。不願享受已到或就可到手的富貴榮華,為爭取台灣更高理想,寧願冒險而入獄受苦。順便一提,以後有機會在美國台灣人活動中,見到謝聰敏好幾次,有一年回台灣,特地去找魏廷朝,對謝魏兩先生,同樣地敬佩。
不及散播的「台灣自救宣言」及當年(1964年)三位年輕時照片。
這就是要向彭明敏致敬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的精神象徵。聽過人說過「拒絕誘惑比坐牢更困難」,彭明敏不但拒絕可以富貴榮華的機會,還更進一步為台灣更好的未來,寧願冒險坐牢。從《撲火飛蛾》一書知道,政府要彭敏明敏監視台獨組織在聯合國的行動。這一點更指出,台灣人在那時代,要富貴榮華要付出,使台灣人繼續受苦的「代價」。
看美國宣教師唐培禮(Milo L. Thornberry),在《撲火飛蛾》一書中,相當詳細地寫這些歷史典故的前因後果。美國教會不願參與台灣的政治,甚至說,積極支持或默許政府的殖民政策,傳教最優先。雖然如此,還是有唐培禮這類牧師,敢冒險以「人」為本的理想。書中寫彭明敏為何及如何入獄,又如何於1970年逃出台灣,到瑞典得到政治庇護。書中說彭明敏要逃出,要勇敢與決心,彭明敏等人很知道,若失敗,不堪設想。
唐培禮(Milo L. Thornberry)著作的翻譯本《撲火飛蛾》及當時彭明敏要逃出時的造型。
《自由的滋味》
這勇敢與決心非常重要,會招致不只他自己,還有其他如謝聰敏、魏廷朝等人的生命危險,他們都知道。一位斷臂人,國民黨政府監視下,要逃出台灣是極端困難。他能逃出是台灣民主化的重要關鍵處。彭教授以後才能輾轉到美國,啟發台灣人,推動反對國民黨政權及台灣民主化的最關鍵處之一。
最高興他能逃出來,如此他才能寫出《自由的滋味(A Taste of Freedom)》一書,不但讓外國人瞭解台灣,更是海內外台灣人包括我在內的台灣意識的啟蒙書。我還嘗試去找英文原書,剛好聽一朋友在舊書攤買到,我還複印一份放在辦公室,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用他寫的英文來跟美國人談。
自由的滋味(A Taste of Freedom) 原文版及翻譯本。
我很喜歡這《自由的滋味》的書名,尤其「滋味」,現在寫文章時,常用「滋味」兩字。〈「自由的滋味」到「被併吞的滋味」〉馬英九當權的傾中政策後,台灣的自由、民主及主權倒退,在台灣有時中華民國自己的國旗不能拿,但拿中國國旗就可以。「假」字更是當頭,連食品甚至學術造假一再出現,不但「自由的滋味」沖淡了,濃濃的「被併吞(統)的滋味」出現。看來要把這「自由的滋味」再度發揮其功效,努力來驅散「被併吞的滋味」。
談到好功效,舉一親身體驗《自由的滋味》好影響的故事。因為是出版這本書的「台灣出版社」股東,常推售此書。還沒解嚴時,聖路易同鄉謝寬仁聽說他的同學將回台服務,謝博士特地來買這本《自由的滋味》書,寄給他的同學。他那位同學,以後另一關聯經常跟我通信。很可惜謝博士幾年後不幸逝世,可能不知道他的同學,回台後變成非常敢言的「異議」人士,敢言到被服務的機構辭退。無論如何,這本書的深厚影響,無庸置疑,謝寬仁博士在天堂也一定同意。
因為勇敢果決地逃出,以後才能在海外奔波,大家可能知道較多,若不甚知道,上網一查很容易查得到多很多,而且有不同觀點的論述,這裡不必多談。國民黨政府撤銷通緝後,彭明敏返台,一樣繼續在台灣推動民主及獨立運動不遺餘力,更不必詳細陳述,不過請注意他回台灣時(1992年),他已滿69歲多,高齡仍努力不輟二十多年。
看眼科門診的故事
賴其萬教授寫過,也親自告訴我這件典故,當賴其萬還是醫學生時,一次在眼科門診實習,彭明敏掛普通門診,按照當年的慣例,先由學生賴其萬看。那時他不認識彭明敏,一再地試翻眼皮翻不過來,賴其萬一再致歉,彭教授毫不介意。當賴奇萬帶彭教授去看眼科張榮茂教授時,張教授一看病歷上的名字,馬上站起來跟彭教授鞠躬敬禮。
大概賴其萬跟張教授先說過,他翻眼皮翻不過來,張教授向彭明敏道歉學生沒經驗,彭明敏還稱讚賴其萬很認真。寫出這典故,最主要想講,不要用「特權」追求好處。若由張教授會站起來跟彭明敏鞠躬,他大可先靠關係,不必掛門診而直接由教授看,不必學生先檢查。他不會不耐煩,按部就班,這是民主的典範。
我常記得這典故,也提醒自己要遵守,尤其像我這樣在大學醫院工作者。自己或家人到醫院看病,都應循規蹈矩,由醫學生先看。順便一提,有年因有些病痛,我去檢查時,看我的醫師沒看到報告中,血糖偏高些。後來到另一的門診,醫學生從病歷上,看到我的檢查報告,告訴我後才知道。循規蹈矩有其意義,所以對柯P堅持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非常贊同。我很感謝彭明敏及賴其萬教授。
張教授會站起來鞠躬,更說明他的貢獻自在民心,我從未看過醫學教授曾像張教授這樣,看病時會先起立,向病人敬禮。那時代的高官及有錢人去看張教授過的應該不少,相信彭明敏是張教授唯一站起來鞠躬敬禮過的人。坦白地講,我一向很尊敬張榮茂教授,聽到這故事後,對他更是感佩不已。
常來聖路易
彭教授在美國時,因聖路易幾個家庭,在聖誕節或其他過年過節,常邀請他來我們這裡渡假,有些直接的接觸。雖說是來渡假,大家邀請各類的聚會或社團活動,可能反而更忙碌。對我們而言,因此更認識他,我常請教他問題,非常敬佩他的學識及思想豐富。所以他最能使我們聖路易同鄉們受感召,當時踴躍參加成為台灣公共事務協會(FAPA)的永久會員。
聖路易的同鄉的家庭很多都爭相要招待他,他不辭勞苦盡力而為,現在想想,那時他已是本該退休的人(約65歲前後幾年),是否有點殘酷。有次中午參加社團活動,晚上又要來我家聚會,看他真有點累,趕緊請他到我家先休息。總之,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上述謝寬仁博士的典故就說明,他的影響是以倍數x倍數,幾何級數地增加,所以他的努力會導致台灣的解嚴及民主化。
結語
以上所寫只是我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感觸,不是大篇論說。彭明敏教授及史明先生都一樣,自己勇敢地又實際地不斷努力。感謝上天賜給他們長壽,能夠做更多的貢獻。最後再謝謝他們,為了台灣的未來勇敢犧牲自已。
謹謝: 故謝寬仁博士,以及賴其萬及陳滋彥教授等提供資料。
源自 朱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