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荷雅海灣遊
楊遠薰
拉荷雅(La Jolla )座落在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的西北方,是個富庶雅致的學術區暨住宅區。拉荷雅海灣(La Jolla Cove) 海景迷人,海天一色,以氣候溫和、景色優美聞名。
我初次到拉荷雅,是在1988年冬。那時隨阿加到聖地牙哥開會,離開紐澤西時,寒風凜冽,雪花紛飛。一到拉荷雅,陽光和煦,海藍天藍,美豔的天堂鳥花迎風兀立街角,感覺像到了天堂。
今年六月,我與阿加重訪拉荷雅。隔晨應吳得民教授伉儷之邀,一起漫行拉荷雅海灣。舊地重遊加上故友重逢,往事如煙似霧,瀰漫周遭,增添幾分溫馨的氣氛。
與吳得民教授夫婦相識是在八十年代平原區的台灣人教授協會上。那時,吳教授是堪薩斯大學經濟系的正教授,阿加是愛荷華州立大學食科系的助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平原區係指美國內陸大平原的一些州包括愛荷華、密蘇里、堪薩斯、內布拉斯加、奧克拉荷馬…等,幅員非常遼闊。但住那裡的台灣人很少,台灣人教授更少。教授協會的年會若能湊足二十來個會員,加上眷屬共三、四十人,就算很熱鬧了。
早些年,教授協會都在勘薩斯城開年會,我們從愛荷華開車南下,高速公路都得跑上七、八小時,等於從台北開車到恆春了。因為人少,大家都很親切,像我們這種剛出道的小輩,都得到大教授與教授夫人們的殷切招呼。
人群裡,我總不自而然地多望幾眼吳得民教授夫婦。他們是長得很好看的一對,吳教授溫文儒雅、風度翩翩,錦霞姐端莊秀麗、氣質高雅。兩人的穿著都很得體,給人一種紳士與淑女的感覺。
後來,我看他們常與堪薩斯城的吳樹民醫師夫婦在一起,有次問起他們的關係,人家告訴我:「兩人是兄弟,都是前台北市長吳三連的公子。」
「喔,」我那時的反應是:「難怪吳醫師的太太也長得美美的,大概世家子弟都娶美女為妻吧?」
當時,我曾暗自羨慕那些正教授與教授夫人們。大學裡有無形的大教授與小教授之分。大教授早已拿到長期教授合同 (tenure),在鏗鏘有聲的期刊發表相當多篇的論文,在專業領域已樹立聲譽,能夠源源不斷申請到大筆的研究經費,養一群研究生、博士後研究員、甚至訪 問學者,形成一個陣容堅強的研究團隊,因此套句我們的話是「有路有風,說話夠份量」。
至於剛起步的小助教授則人錢皆無,一方面得準備豐富的教材,讓那些難剃頭的美國學生滿意;另方面得趕緊擠出幾篇論文,期待 能被有份量的期刊接納。同時,還得不斷寫提案書,到處申請研究經費,準備隨時被拒絕,所以戰戰兢兢,不分週日週末或白天晚上,都守在辦公室與實驗室裡打 拼。
小助教授工作壓力大,當太太的也得充分配合,不僅用前錢得撙節,家裡的事亦得一手包,凡事煩不得大爺,否則丈夫頭路吃不住,隔年就得打包走路。
在這情況下,我們去參加教授協會,還得一手抱著娃娃、另手牽著稚女,肩上背著一大包幼兒用品,自然談不上優雅,見吳教授等 人都已是國際學者,常應邀赴世界各國教學、演講或開會,太太隨行,自然仰慕。但那時最吸引我的還是吳教授與錦霞姐的那種從容詳和的氣質。我那時想:等我到 他們那年紀,不知是否也有那種怡然、自在與自信?
時隔多年,如今竟有機會與當年心目中的紳士淑女相聚,一起用餐、同遊,豈不是件悅事?
吳教授夫婦先請我們到主街一家粉紅建築的旅館飯店,享用精美的歐式早餐。
坐在面眺大海的餐位,我望向前方,但見海連天,天連海,海水湛藍,天空碧籃,彷若掉入一片藍色的迷幻中。及至望向岸邊,成排的椰樹搖曳生姿,綠色的草坪綿延舒展,這才悟到原來大自然還得藍綠相襯,才會顯得柔和美麗。
我們邊用餐,邊話家常。由於甫從台灣回來,我說起在台北時去了兩趟大稻埕。錦霞姐輕叫一聲,說:「我就是大稻埕人呢!大稻埕是我的故鄉。」
她說,她父親世居大稻埕,早年服務青果合作社,被派往滿州與華北工作。所以她在大連出生,在天津度過童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回台北,在大稻埕長大。
原來她自年輕時即經歷台灣、日本、中國與美國多重文化的薰陶,難怪氣質非凡。這麼說來,吳教授雖稱台南人,想必與大稻埕亦有些關聯?
因為我遊大稻埕時,讀了一些史料,其中提及吳三連是台北市首屆的民選市長,亦是台灣企業界著名的台南幫的龍頭之一。台南幫崛起於大稻埕,早先開布行,隨後進軍紡織、水泥、食品等各業,逐漸在台灣工商界打出一片江山。
這些都是半世紀以前的事了。不過吳教授若在五十年代出國,那時豈不正是他父親叱吒政壇與工商界之際?
於是我好奇地問吳教授:「你當年怎不留在台灣繼承家業,反到美國來?」
「當時的潮流就是年輕人唸好書,然後到國外追求新知。」他說。
「可是拿了學位後回台,承襲豐沛的人脈與家業,豈不更能乘風展翼?」
我想起最近連公子參選台北市長,成了熱門的話題,便如此問。
「但當年是蔣家獨裁統治的年代,」吳得民教授不疾不徐地回答:「父親從事本土運動,生命財產皆無保障,自然希望子女在國外謀發展。」
「解嚴後,不也可以回去當什麼長的?」
「我那時已在堪薩斯大學當了大半輩子教授了。」他微笑道。
「但你弟弟後來回去了,不是嗎?」
「他回去主要是想延續自立報系。但父親已不在,做晚輩的很難說服父親當年的夥伴繼續投資。」吳教授停了一下,然後語重心長地說:「不是每樣都能繼承的,有些東西可以繼承,有些則無法繼承。」
我其實並不真正體會這話的涵義,但亦點點頭。我們在台灣無家族企業可繼承,所以到了美國,拿到學位、有了工作後,便全力以赴,把美國當作實現夢想的地方。
但有些人身家不同,年紀輕輕即有可能當上經濟部長或台北市長。他們有較多的選擇,在面對選擇之際,亦有更多的考量。吳教授放棄絢爛,選擇在美國當個務實淡泊的教授,我們也因此才有機會認識他與錦霞姐。
用畢早餐,出了旅館,由吳教授帶頭,我們走向海邊,沿著海岸步道漫行。
拉荷雅海灣礁岩遍佈,海岸彎延,海水深藍,潔白的浪花不斷擊打嶙峋的海岸,激起一波接一波的浪潮。聞到一股腥味時,我們已 走到海豹(seal)區,只見三五海豹結伴徜徉在巨大的岩石上,隻隻體膚光溜黑滑。轉個彎,我們看到一大群海鳥憩息在白色的沙灘上。再向前走一會兒,便見 到一個被海潮沖擊而成的大窟洞。
吳教授與阿加走在前頭,我與錦霞姐併肩在後。望著吳教授的背影,我清楚記得他從前的容貌,往事也如潮水般波波湧上。
八十年代,吳得民教授與我們愛荷華的林宗光教授都當過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PTA)的總會長。說來有趣,台灣很小,但有無形的階級意識,我們日常生活裡不會接觸到所謂的名人或貴婦人。美國很大,然基於台灣情,名人或名人後代都會出現在身邊。
林宗光的父親是前台大文學院長、著名的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林茂生博士。他的太太唐錦慧是當年鼎鼎有名的唐榮鐵工廠家的小姐。然 因為林宗光執教的杜雷克(Drake)大學除他之外,沒其他台灣人,所以他與錦慧姐加入我們愛大的台灣同鄉會,時常開車到艾姆斯城,與我們一起打球、餐 敘,也常幫我們抱小孩,大家相處融融。
林宗光任總會長的1986年,平原區教授協會年會在愛荷華州大舉行。我們因是地主,便邀請所有與會者當晚到咱家party。結果屋不在大,有仙則靈,當晚人氣興旺,賓主盡歡。
也在那次年會裡,我們拉迪莫依城(Des Moines)的住院醫師許宗邦入會。二十年後,許宗邦醫師夫婦成為南加州教授協會與醫師協會的台柱會員。
在這之前一年,密蘇里大學醫學院教授楊英育主辦平原區秋令營,教授協會與之合辦。當慣童軍總教練的楊教授在森林區租個四健會的野營房,讓大家睡三天的硬床舖。但那次各方好漢來自四面八方,大家歡喜相聚,留下美好的回憶。
而在更早的1984年,由吳得民教授任NAPTA總會會長,平原區教授協會在堪薩斯城召開。記得我在會議室外的房間看顧孩子,有位十七、八歲的美麗長髮女孩推門顧盼。我問她找誰?她以很標準清晰的台語回答:「我要找我爸爸吳得民。」,給我印象良深。
我們在1987年離開愛荷華,到東岸另拓天下。過往的人與事就像人生列車開過的每個驛站所發生的點點滴滴,逐漸走遠。然後二十年後,在一次北美洲台 灣婦女會(NATWA)的年會上,我們不期而遇。他們居然還記得我,錦霞姐親切地拉著我手,對我說吳教授已退休,他們搬到聖地牙哥,歡迎我去找他們。
我那時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在不斷向前行駛的人生列車裡,我們總會遇到許多人。熙來攘往的人群裡,不少人擦肩而過,有些人則會駐足、並有真心的交會。還有些人是你站在遠處欣賞,不曾說出,也不期待會再相見,但多年後重逢,竟拉近距離,倍感親切,那種喜悅難以形容。
不知不覺地,我們已走完海岸步道,回到主街,爬上小坡,到吳教授面眺大海的家小憩。
吳教授的家有我喜愛的白色,佈置高雅舒適,視野尤佳。從客廳的大窗望出去,碧海無垠,椰樹婆娑,風景如畫。
坐在客廳時,我問起他們的孩子。錦霞姐說,兒女皆已婚,各有美滿的家庭。女兒一家不久將搬到聖地牙哥,與他們作伴。女婿是美國一家上櫃網路公司的創辦人之一。
「勞倫斯呢?」我記起錦霞姐說過,他們的兒子因為在堪薩斯大學所在地勞倫斯城出生,所以取名勞倫斯,便這麼問。
「勞倫斯都快五十歲了,」吳教授欣喜地說:「他也學經濟,目前是美國經濟研究公司的總裁。」
我想起聖經上的一段故事。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世紀12:1)。亞伯蘭依命而行,終在迦南地建立大國。吳教授離開父蔭,在美國另闢天地,何嘗不是美好的見證?
告辭時,我向吳教授與錦霞姐致謝。其實有些可以言謝,有些難以說得明白。我謝謝他們的招待,但對他們曾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楷模,則覺得說了很像有些誇張。
早些年,我遇到的人大都比我年長。遇到好的風範,我私下當做學習的榜樣。晚近這些年,我遇到的人大都比我年輕。見到具有 良好品質、努力向上的年輕一輩,會覺欣喜。想起前輩從前對我們的照顧,會很自然地對想後輩有一些招呼。兩、三年前,我請一些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修的研究 生與年輕醫生到家裡過感恩節,就是基於這樣的情感。
一趟短短的拉荷雅海灣遊,見到依然神采奐發的吳得民教授伉儷,有許多喜悅,也勾起不少回憶,尤該感謝當年他們曾給我們美好的示範,同時也希望這典範能成為海外台灣人的一種傳承。(End)
楊遠薰的部落格: http://overseas-tw.blogspot.com/
摘自 Carole777 的部落格/2014/07
http://blog.udn.com/Carole777/154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