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驚喜的來信
作者: 林壽英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這句話說得真是一點都不錯!
前幾天(九月三十日 2020年),我非常驚喜地收到一封手寫的英文來信, 信封上的寄信人及來信的簽名是 Dr. Catherine Whitten。 我一時莫名奇妙,不知此人是誰,看完兩頁的來信內容,才知道寫信人Dr. Catherine Whitten是 Dr. Joan M. Whitten (我過去在西北大學就讀時的指導教授) 唯一的女兒,Catherine目前住在美國 Oregon州。
這封信把我帶回五十多年前在支加哥北郊的西北大學之求學時光 (1967 – 1969年) 。1965年夏天 我大學畢業後,到位於臺北市公園路臺大醫學院隔壁的美國海軍醫學第二研究所;NAMRU-2 (U.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e 2) 任職,同時也積極準備出國。工作兩年後 (1967年夏初),我申請到西北大學的入學許可(但無獎學金)以及密西西比(Mississippi) 大學的獎學金,便決定離職出國念書。
那時,我的未婚夫(楊荗嘉)在西北大學念博士班,因此我就決定提早於當年 (1967) 的五月初來支加哥過個暑假,然後於八月底秋季班開學時才去 Mississippi大學上學。西北大學座落於密西根湖畔的 Evanston城,校園非常優美。來到 Evanston我過了幾天新奇、輕鬆又愉快的日子後,心想何不去西北大學的生物系看看有無短期的暑期工作可做,一來可以賺點錢,二來也可以在開學前練練自己的英語能力。出國來美前我在台北的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做過兩年事,因此一般的英語會話還可以應付。所以我就提起勇氣去見西北大學生物系裏的每個教授看他們是否要請人工作,結果很幸運有一個年輕的英國籍的女教授 Dr. Joan M. Whitten正要找人做研究助理 ,她要我第二天就開始上班在她的試驗室工作。Dr. Joan Whitten 友善活潑,待人非常親切,一個暑假下來,我不但賺了不少錢還從她學了一些有關使用電子顯微鏡的技術。
當年 (1967)八月底 學校快開學時,我向Dr. Whitten 辭行,準備去 Mississippi大學上學,她問我說﹕『妳不喜歡西北大學嗎?為什麼不留在西北大學念書,而要去 Mississippi大學呢?』,我回答說﹕『我很喜歡西北大學也很希望能留在此校念書,可是我沒錢,也沒有獎學金,我怎能留在西北念書呢?』,她馬上說﹕『我若給妳助教獎學金,妳願意留下來做我的助理及學生嗎?』。這真是天大的喜訊及幸運,這份獎學金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如此我就成了西北大學的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 ),而 Dr. Whitten就成了我的指導教授以及我此生都感激的恩人。在校期間,Dr. Joan M. Whitten對我亦師亦友,有幾次請茂嘉及我去她家聚會。因此我有機會見過她的夫婿 ( Dr. Eric Tim Whitten )及女兒 (Catherine)。但很不幸的是,1975年, Dr. Joan Whitten猝然因急性腦瘤而英年早世,那時她只有三十九歲而已,令人傷感不己。
西北大學畢業後,1971 – 2002年之間,我一直在支加哥北郊的 Abbott藥廠之新藥研發部門就職。2017年九月茂嘉和我結婚五十週年時,我們都認為若沒有西北大學給我們的培育及獎學金的幫助,就沒有我們學成後在職業上的成就。因此,我們以紀念我們以前在西北大學時的指導教授(指導茂嘉的工學院教授 Dr. John E. Hilliard以及指導我的理學院教授 Dr. Joan M. Whitten) 之名在西北大學設立一個 Endowed Fund以資助研究生在 nano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 and microbiology方面的研究。
Catherine Whitten 上週的來信中,提到最近她父親 ( Dr. Eric Tim Whitten) 在整理她母親 (Dr. Joan Whitten)的傳記時,才從西北大學的過去校刊中得知我們以她母親之名設立獎學金的事。除表示感謝外,她和她父親(今年93歲,已回英國居住)希望我們能用電郵或電話和他們連絡,以知悉過去五十年來我們的整個故事。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一點都不錯!(林壽英寫於北加東灣,10/5/20)
作者和夫婿畢業於西北大學 1969年
Source from 林壽英
Posted on 10/0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