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Care for Taiwan by Taiwanese American (台美人顧台灣): 24, 打造台灣新故鄉/李遠哲/2015/05

Care for Taiwan by Taiwanese American (台美人顧台灣): 24, 打造台灣新故鄉

作者∕李遠哲

  「該也是回家的時候了!」

民國八十二年,一直鼓勵我回台的好友中研院原分所籌備處主任張昭鼎教授突然過世,我在他的紀念文集上寫下這句話,並決定返回故鄉台灣。

我是在變動的時代裡成長,剛上小學就因盟軍的轟炸而整整在山上躲了兩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我早熟的幼小心靈裡面,總不能忘懷我們的世界在變遷著,我看到台灣的光復也看到大陸的淪陷;在大的風波中,台灣也是一直在改變著。

人們失去做地方上主人的信心

在大學時,我除了希望能成為一個很好的科學家之外,還希望能夠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好好的改造我們的社會,大家一起奮鬥,讓台灣成為一個很好的地方。

我離開台灣的時候,一直想著有一天要學成回國服務。我在美國不知不覺住了三十二年,但常常在想幫助台灣科學研究的提升,是我的責任;另外,我也費心觀察台灣民主化的發展。

回台後,社會上白色恐怖的陰影雖然已消失,但是還沒真正走入民主社會,台灣的民主還是相當「空」的,每次我們的心態都期待上頭有一個英明的領袖;這跟社會的事情,是要大家都一起共同來打拼的心情差很多。

台灣社會有在改變也有在進步,但是要到「人生而平等」的社會還差很遠。我感受最深的是,日治五十年和戰後四十年的威權統治,對台灣帶來很大的傷害:其一是,人們失去做地方上主人的信心;另外,政府可能因為不願意看見台灣的民主化影響到既得利益者,所以只片面地鼓勵台灣發展經濟,因而破壞了台灣的生態與環境。

找不到我的故鄉

兩百年前的工業革命,使農業社會成為工業社會,越來越多人走出鄉村,湧入城市,從前綠油油的草地,已成工廠房舍,這進步讓兒童失去童年。在我到全省各地去演講後,我慢慢感覺到一件事情,就是我離開新竹再回到新竹以後,一直找不到我的故鄉。

小時候家旁就是家政女子學校,我都在那裡打乒乓球,要不然就在隔壁中山堂的廣場打棒球,以前有很多樹,現在空間綠地都沒有了!以前從新竹中學到火車站後面,都是綠油油的稻田,現在是蓋房子蓋到都沒有了。小時候常去南寮海邊游泳,現在的南寮海灘很髒,海水浴場早已關閉。在我唸新竹中學時,每當傍晚我都會騎著腳踏車,去頭前溪看日落,在一望無際的天邊想像世界的事情。小時候我所認同想像的,現在卻都沒有了。

從前鄉下的大家庭已很少見,以往孩子在大家庭的環境中成長,是由長者來帶領的,孩子若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從大家庭中的親人尋求支援。

我自己長大的過程,左右鄰居住的都是伯父與親友,在新竹中學的管樂隊,有一陣子我們堂兄弟幾乎佔了三分之。我被堂兄們照顧過,因此也影響我,我有時候開課教表弟表妹們幾何、三角、理化,大家庭的生活經驗讓我體會親情倫理,也讓我知道如何陪伴比我更小的孩子,以及如何向比我年長的人學習。

社區──新時代的大家庭

台灣在戰後四十年,由農業社會蛻變到工業社會的本身,整個社會架構發生的變化沒有處理的很好,這都讓我們模糊了故鄉的情愫,故鄉的解體,讓社區意識難以建立。現在台灣的家庭教育出現很大的問題,問題就是台灣的小家庭不是很健全。當今家庭教育的淪喪,孩子的父母親都在工作,又是小家庭,孩子從學校回去,在家裡面沒有比自己更年長的人可以學習待人處事的道理,父母都沒有空,孩子只有補習而已。事實上並不是台灣才有這種特殊的問題,美國也是一樣,美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有很多的小孩一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台灣也很嚴重。

新時代,我們從農業社會的大家庭,到工業社會的小家庭已非建構生活的單位,需重新考慮社會結構,補足現代工業社會小家庭的問題。社會的轉變,令我們重新思考老袓宗的觀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沒有自己與別人孩子的分別,都是我們的下一代,所以為了下一代,我們應該要走出小家庭,步入社會,將社區當成大家庭。

我從教育的觀點去看家庭、看人的養成,也看學校,得到最大的結論就是,如果社區不夠健全,那麼教育改革所說的事情都無法落實。

社區的草根行動,是改變世界的開始  回到台灣,一眨眼,已滿五年,很多人問我,「推動那麼多事情,好像也不怎麼順利,回來台灣有沒有失望?」

我總說,台灣比較小,只要我們努力,就可以看到「震動」的地方。台灣民主化之後,希望執政者能拿出更多的經費來改善環境。另一方面,大家卻也覺得完全要靠執政者,是沒指望的,所以有很多人自己就很努力的在做,像「新港文教基金會」在新港做的事,「哈瑪星」在高雄做的事……,全國各地底層力量的興起,讓我覺得,台灣有希望。

教改會的成員有一次在羅東運動公園看夕陽西下,公園很乾淨,大家都捨不得把垃圾丟在公園裡面,建設做的好,環境美化之後,就連人的行為都受到了感化,看多了這樣的事情就會覺得對台灣更加的有信心。台灣每次選舉時,如果可以選出幾位很好的縣長、市長,大家努力的去做,經過五年、十年後,台灣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我一直相信,我們看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最重要的就是地方上的改善與努力,精省之後,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完成,行政權應該就下放,地方如果沒有了行政權,就無法做地方上的主人,社區營造就很難去做。

看到二十一世紀,我們將遇到的困難,是現今生態的破壞。我們這幾百年走來的路是有問題的,大家都想提升國家的競爭力,要趕上美國,我想這個觀點可能有問題,地球有五十億的人口,美國人口才佔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五,而他們卻使用了百分之三十的世界資源。大家如果要和美國人過相同的生活,地球只可以存活十億人口而已。走未開發國家在走的路,要趕上先進國家的作法,我覺得有問題。每次人家問我說,台灣是已開發國家還是未開發國家?我是覺得從能源的使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來看,台灣是世界過度開發的國家。

我一直在想,大家如果能夠想的遠一點,就會了解到,世界如果不合作是無法解決人類面對的問題,例如:溫室效應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話說回來,如果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同國家的人在不同的社會生活,如果不靠在地草根的生態和環境保護,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工業革命以後發明了機器,因為能源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使得我們的社會改變了很多,現在全世界所面對的問題,更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可以解決的。社區的草根行動,是改變世界的開始。

讓台灣成為我們大家的新故鄉

再來看台灣,很多人每次都提起地方受黑道把持,有些農會的選舉、地方的選舉,每次都受金錢控制,黑道在管制地方的事情。黑金的介入、選舉不正常之後,變成分贓的方式把資源都敗光了。我想如果社區的意識慢慢茁壯時,才可能會改變現狀。社區意識如果強,至少對地方的黑金應該有相當大的衝擊,如果選舉發展到不用買票,那麼台灣的民主社會才會比較上軌道。

在過去的一年,台灣的社會不但增加不少的重大治安事件,而且更讓人憂心的是,有相當多以前無法想像的青少年問題或犯罪行為頻繁發生;這些問題已不是單靠政府或是單一的家庭可以解決,它必須靠我們地方的居民共同思考、一起尋求解決的方法,才會有希望。唯有社區的人關心社區,願意為社區出力,才能使目前的社會問題得到解決。社區營造的落實,是社會永續發展的基礎。

我一直希望到了下一個世紀,人類能學會一起團結奮鬥而創造出人類的新紀元;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到下個世紀中葉,看到我們的地球確實變成一個地球村,大家學會互相幫助。

我是很相信媒體,尤其是平面媒體有辦法改善社會的觀點,以前常常在講日本的岩波書店,他們的想法是,辦一家好的書店,可能比辦一所大學對社會的影響更大。我小時候看《開明少年》,對我的成長影響很大,我也期待《新故鄉雜誌》,讓台灣和世界各地的社區營造經驗能彼此分享與交流,讓認真做事的人得到鼓舞,讓社區的力量茁壯,讓台灣成為我們大家的新故鄉。

253_Care for Taiwan by Taiwanese American (台美人顧台灣)24 打造台灣新故鄉摘自《新故鄉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