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諾誠回憶 / 汪雅煌 /2015/02

諾城回憶

作者 汪雅煌

一九九五年感恩節前夕,東田納西台灣同鄉會劉秀鳳會長來信邀稿,希望我能寫點有關二十年前在田納西諾克斯維爾市 (以下簡稱諾城) 的人與事,為同鄉會即將發行的二十週年慶會刊,共襄盛舉。時隔二十年,有許多事情都記不清楚,如有出入,敬請原諒。

如果說我出生成長的地方台南,是我在台灣的家鄉,那麼諾城就算是我在美國的故鄉。家鄉也好、故鄉也罷,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具感情,最覺留戀的地方。對我而言,諾城的確有許多值得懷念的人與事。

一九七三年,隨著大學畢業,服役後出國留學的風氣,我也漂洋過海,來到諾城。就這樣開始了所謂的異國他鄉留學生的苦樂生涯。大概是物以類聚的常理,加上家鄉語言的方便。同年來到諾城的高民環、陳耀宗、林政惠和我很快的就與早一兩年已在田大就學的楊學文、林國雄、雷添壽、李明輝和林文賢等學長群聚在一起。在諾城的第一年,雖然我們分別住在事先安排好的地方,但週五晚上及週末就成為大夥們聚會的時刻。經過一年的相處,大家都有了較深入的認識。

第二年, 很自然的我們四位老學生決定住在一起。陳耀宗與林政惠住樓下,高民環和我住樓上。很巧的楊學文住在隔街對面的房子,雷添壽也離我們不遠,所以六個單身漢決定合伙。安排容易,一週七天,一人一天,週日公休。我們輪流做晚餐,四菜一湯為準,煮飯、洗碗,一切全包。高民環和我的住處就成為六人開伙的地方。台灣人「輸人不輸陣」的傳統美德,在我們之間充分印證。大家就是功課再忙,也都一定遵守約定,犧牲小我,完成任務。六人中陳耀宗表現得最好,得了大廚頭銜。就這樣,我們解決了留學生視為最頭疼的食的問題。這短暫的相處,雖然​看似船過水無痕,但也表現了大夥們和睦相處、患難與共、坦誠盡責和守本份的精神,真是難能可貴。

我們無所不談,對不同事物,各有主見,但在無政治,宗教觀點的分歧下,自然省了許多無謂的爭辯。林兄及陳兄是學商的,表示有意從事本行,都頗有經營事業的魄力。學工科的高兄、雷兄及楊兄受科技薰陶,擇善固執,實事求是。室友高兄,聰明過人,反應敏銳,極富創造力。他有兄長親戚多人在美,所以他到諾城前,就已對美國生活,社會文化了解甚多。由他不厭其煩的介紹,使我這個啟蒙較晚的井底之蛙受益良多。雷兄具有台灣人勤勉刻苦的風格,極富思考力,對待友人,十分客氣尊重。還有楊兄,是我們大夥中的常識資源。他博學多聞,無所不知。任何事情,如有疑問,老楊一定有解答。總之,多年往事,回想起來,覺得當時大家都能莊重自持,沒有絲毫爭執,和氣相處,不結為偏黨。正如孔夫子所言「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之說。

週日不用做飯,除了讓大家有機會​到外面嘗嘗自己喜歡的東西外,​特別要提到的是許多已經結婚的同鄉友人,常在週日邀請我們到他們家裡享受其賢妻親手烹調的佳餚。當時有已經上班的張惠雄、劉秀鳳夫婦;呂錦文、劉美娥夫婦;陳文雄、李麗芳夫婦;還有仍在就學的林國雄、黃碧玉夫婦; 李明輝、歐思靜夫婦等等。每次總是美酒好菜,賓主盡興。尤其每逢假日佳節,他們的熱情好客,無微不至的照顧,使我們不但沒有感到在異地的寂寞,反而有一種家的溫暖感覺。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開始討論一個嚴肅的問題:為什麼諾城仍然不是一個「淪陷區」?在美國各地,有台灣人的城市,就有同鄉會。別人能,為什麼諾城不能?在眾多居住於東田納西的台灣同鄉的催生下,在一九七五年的感恩節,諾城台灣同鄉會﹝東田納西台灣同鄉會前身﹞誕生了。本文中所提到的朋友,除了少數已離開諾城,全參加了它的成立大會。

【慶祝同鄉會成立三十週年專文之三】

(http://web.utk.edu/~changhui/taaet2006)

【註: 汪先生乃本會第二屆會長。 本文原登於同鄉會發行的大煙山麓,第二卷第五期〈1995年11月5日發行〉】

筆者與室友高民環兄,同遊大煙山國家公園 (The Great Smo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 1973。

文中提到的學長:楊學文 (左二), 林國雄 (右二), 林文賢 (右一) Univ. Tenn. Knoxville Campus, Fall 1973。

源自汪雅煌 09/2017

Posted in 09/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