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台灣的備忘錄:彭明敏教授文集
作者 彭明敏
自序
一日本作家說過「一本書的著者序,雖排在最前面,卻是著者最後才寫的」。說得很對,尤其對於這類文集,確實如此。很感謝廖志峰、李俊達、吳慧蘭諸位把我於一九九二年,結束流亡而回台以後,以中文發表的各類時事評論搜集成書。其最大受益者可能是我本人。
常對朋友說開始構想寫稿,如女人開始懷孕,經過一番苦思掙扎,文章問世,等於女人生產。所不同是女人生嬰以後還要廿年的的養育,孩子才會成人;但文章一旦發表就是成人,任由社會評價,作者無法控制。我不夠細心,原稿不保存,已發表的文章也不搜集整理。現在上述諸位所搜集的舊作雖然表示我的心路歷程,但有的殆乎忘記,僅似曾相識。
出版社要我全部看一下,有無地方要修改,我草草一看,覺得都不必修改,今日的我,與昨日的我,都有同感,不知道是因為基本立場不變,還是思想沒有進步。
廖志峰先生特別代表出版社為這書寫序,這是較少見的,我讀了,完全不是推銷八股,他的真情流露,顯現他決定出版此書,是出於其理想堅持,使我感動。常聽到出版界朋友說,出版社對於已發表過的論文集出版,都不甚熱心,因為這類書的銷路,不如新的創作,市場有風險。允晨出版社不顧市場的風險而出版此書,也是從理想而出發,不是唯以市場為主,令人欽佩。
台灣新政府成立,蔡總統幾次邀我任資政,其盛意使我感激,但自覺年事已高,體力有限,已深居簡出,無法勝任重要職務,不得不婉謝。一九九二年回國以後,涉入實際政治,包括台灣首次總統普選,陳水扁總統時曾任資政數年,其間跑遍廿多個國家,講演、座談、討論會等,並與他國外交當局接觸,說明台灣的處境及台灣人民自決的期求,雖然無法翻轉國際大勢,對於使外國各界較了解台灣內外情勢,不無幫助,稍感滿意。現在已無此體力也是婉謝蔡總統厚意原因之一,也表示今後不再參與實際政治。
時常反省,自己深知、真正了解我的親友也知道,我在性格、背景、教育各方面,不是從事實際政治的材料,在學界較適宜也較自在。奈造化弄人,與政治結緣,常有門外漢在客串的感覺。(研究政治及發表時事評論不是在攪政治的)
現在出版此文集,也可說是我對台灣在文字上能夠作的貢獻,不論好壞,作一總結,文跟人同近尾聲,今後寫作只有減無增,即使有,也不過路邊野花,來不及收入此書裡。
趁此難得機會謹向讀者朋友們告別了,過去多年備受鼓勵和支持,在此很誠懇的表示滿懷的感謝,祝福大家一切都好。
作者簡介
彭明敏
原籍高雄,出生於台中大甲,二次大戰期間留學日本東京帝大時遭空襲美機炸斷左臂,戰後返台入台大政治系,一九五三年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航空法碩士,一九五四年取得法國巴黎大學博士學位,返台後任教於台大,一九六一年任台大政治系主任。
一九六四年與學生魏廷朝、謝聰敏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遭國民黨政府逮捕,判刑八年,一九六五年蔣介石在國際輿論壓力下下令特赦,獲釋後遭嚴密監視,一九七○年化裝逃亡瑞典,旋抵美國;曾任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會長、亞太民主協會理事長。
一九九二年返台,一九九四年成立彭明敏文教基金會,一九九六年代表民進黨競選台灣總統,一九九六年成立建國會,擔任會長。二○○○年受邀出任總統府資政,並接任亞洲太平洋自由民主聯盟秘書長。二○○六年獲頒日本關西學院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二○一四年共同發起成立《民報》,受聘榮譽顧問。二○一五年辭卸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由鄭義和先生繼任。二○一六年與陳永興醫師同獲北美洲教授協會頒發廖述宗教授紀念獎。
目錄
出版前言/廖志峯
自序
第一單元:演講
1.一九九二年彭明敏教授返台首次演講(台大法學院大禮堂)
2.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彭明敏教授電視政見發表會(第一場)
3.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彭明敏教授電視政見發表會(第二場)
4.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彭明敏教授電視政見發表會(第三場)
5.台灣民主政治的癥結(二○○二年,台灣北社)
6.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二○○五年,美東三大學)
第二單元:評論
- 「黨紀」乎?大是大非乎?—秋毫與輿薪
- 選舉豈是攪革命?
- 名乎?實乎?—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案」有感
- 台灣的現實與中國的幻想
- 應該「走出悲情」嗎?
- 打破「禁忌」
- 不應讓「狂愚的邊緣人」浪費國家資源
- 話別李登輝
- 「台灣問題」就是「人權問題」
- 誰是「中國人」?
- 若無「意識形態」,哪裡有「政治」?
- 理想與現實—拜讀李遠哲院長大作有感
- 剷除社會毒瘤 老包當仁不讓
- 「學術權威」沒有止境?
- 「八吋晶圓廠爭議」有感
- 「委託民間談三通」的迷思
- 「省籍」和「族群」 台灣社會的箍咒
- 「兩岸和平、不要當兵」是投降者的口號
- 「民主基金會」何錯之有?
- 冷眼看大選大騷亂
- 「競爭的倫理」是民主法治的基礎
- 序《李筱峰專欄》
- 纏著台灣不放的魔咒
- 誰「變來變去,沒有誠信」?
- 「獨立」和「本土化」我解
- 什麼是「台獨」?
- 台灣須在奧運自己定位
- 馬英九在想什麼?
- 請留一條生機給後代吧!
- 一個「前美國公民」的告白
- 敗德、敗戰及忍辱
- 從「自救」到「自覺」—「台灣自救宣言」四十四週年感言
- 「非台灣人」統治台灣
- 枕頭邊的手槍
- 無關「逃亡」的事
- 感念甘迺迪議員
- 假如使你感覺不舒服的話
- 「諾貝爾和平獎」威信掃地,仍有人垂涎
39.從龍應台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說起—台灣觀點
- 談判奇觀
- 「和平協定」的迷思
- 逃到中國以外流亡
- 與中國「政治談判」?
- 「情勢變遷」與「信賴保護」
- 萬一國民黨輸不起
- 從「孔子學院」說起
- 要做台灣人這麼難嗎?
- 他這個樣子,有救嗎?
- 「台灣的女兒」和非典型的「政治人」
- 懷念義勇而無名的宣教師們
- 不是「不了解」,是「不相同」
- 離「法治民主」太遠了
53.賴幸媛赴任前應有的澄清
- 台灣史,怎麼讀
- 一個獨裁政權,正在形成中
- 「愛台灣」與「愛國」
- 自救的唯一選擇
- 他們暴力 我們非暴力?
- AIT短信釋疑了嗎?
- 似曾相識
- 臥底戰場
- 從柯P「失言」說起
- 與習近平「心靈契合」?
- 請問宋楚瑜
- 柯P與中國
66.對日不惜一戰 對中不惜一縮
- 理想的總統
- 請問青少年學子們
- 「運動家精神」與「民主選舉」
- 李登輝言論事件雜感
- 「能見度」有啥用?
- 有「各表」就應該滿足嗎?
- 台灣民主奇談
- 有人「承認」我們了
- 為台灣祈福再祈福
- 「轉型正義」待幾時
- 快讀二二八歷史常識
- 絕口不提中國不可以嗎?
- 「台灣主權」與「忍辱負重」
80.抗議?關切?傷感!
- 國家正常化第一步:確定領土
- 小寓言一則
- 「入聯」的迷惘
- 蔡馬冷戰
- 「改革」何其難
- 馬英九願返國受罪嗎?
- 中國在侵蝕國際組織
- 國格蕩然
- 台灣與「一個中國」
第三單元:專訪
彭明敏:李登輝曾邀我為連戰站台/《新台灣新聞週刊》
「棄連保扁?」彭明敏為李登輝喊冤/《新台灣新聞週刊》
Published in 03/2017
Posted in 0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