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 鴨母王-台灣人翻身自主的願力與掙扎/林毅夫

鴨母王 – 台灣人翻身自主的願力與掙扎

作者 : 林毅夫

307鴉母王自序

寫本書的動機原出於想了解朱一貴起義事件中,他與杜君英兩人鬧翻的真實原因,這是作者在寫「台灣人受虐性格的精神分析」一書時,接觸到朱一貴的歷史資料而起的好奇心。然而,歷史資料稀少,無法從事實面著手分析。另一方面,在收集資料過程中,翻閱到幼時聽過但忘了的鴨母王傳說,反而發現其中含有豐富的心理資料,它是在描寫台灣人翻身自主、超越自己的普世性課題。在檢驗各種版本的鴨母王故事中,更發現它們顯現台灣人在「中國黨-中華民國」統治者下對翻身自主這課題的掙扎。本書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鴨母王故事的意義與演化加以探討。

前言的部分轉述幾位心理學者對故事中的「象徵」與「情節」的解釋,指出它們如何象徵內心各種慾望、感情與思想,又如何描寫其間的衝突、掙扎與解決辦法。其中兩位學者指出這些課題與故事型態是普世性的,更說這是人類「集體潛意識」給我們的信息,它引導我們的人生旅途,描述我們如何發現與發揮潛能,又告訴我們人與社會、世界的關係以及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部介紹鴨母王故事的歷史背景、故事的可能年齡,又一字不漏的轉刊1936年朱峰執筆的經典作「鴨母王」。然後,以上述的觀念原則來分析鴨母王故事,解釋它如何以象徵與情節表達出台灣人的自我甦醒,翻身自主、自我超越的追求,以及在失敗主義下的自卑與自賤。第二部從心理學的觀點詳細分析與解釋朱峰之後所出現的同類型鴨母王故事,陳述它們在毀滅者(統治者)的陰影下如何保存、同時又踐踏願景。在這部的後段,本書列舉與分析一些新出現的、維護台灣「翻身自主」生機的故事,指出它們不再專注於將願景拿來與外來毀滅者討價還價,而轉向往內心尋找解決的方案,它們將生機的空間放在價值觀、價值與路線(可能是未開拓的)的選擇上。

在總結的部分作者回顧、整理前面的分析與討論,以歷史傳說為「被統治者」的歷史的角度,說鴨母王的故事反映出台灣人在「被統治者」心態下的社會、政治行為,點出一些鴨母王故事的「失筆」是台灣人的「集體潛意識」對翻身願景的提醒,又說那些往內心尋找答案的故事、其信息也反映在今日台灣人「尋找靈魂」的社會、政治行為上。至於今後自我甦醒、翻身自主的鴨母王故事的演化,作者認為就是台灣獨立建國進展的鏡子。

在附錄刊載有兩篇論文,第一篇「普世性的台灣故事:蛇郎君-美女與野獸」,這篇以對照比較的方式展示了台灣故事的普世性,它原置於鴨母王故事之前,用來襯托並強調鴨母王故事的普世性。但後來認為鴨母王故事本身的陳述與分析就足於顯現這特性,因此將之轉納於附錄。第二篇「有如童話的杜君英」是根據本就稀少的歷史資料,質疑歷史記載所稱朱、杜兩人決裂理由的真實性,又嘗試從心理運作的角度來分析其意義。

這書得以完成,作者非常感謝下列人士在各方面的熱心幫助(按筆劃):吳清桂、許幹男、劉宏章(各處尋找、收集文獻);王震昭、林甘甘、林志明、林英鶯、林邦夫、林健一、林健次、林瑞淇、許世模、陳東榮、劉宏章、簡忠松(他們熱心閱讀,從編輯、評論者或讀者的角度率直的提供他們的寶貴意見與鼓勵)。

作者更是感謝內人陳秋葺,她多年擔當起理家的總負責,讓作者在業餘有充分時間寫作。

林毅夫07-13-2010

林毅夫

1942年1月22日生,新竹人。

教育經歷

高雄醫學院畢業,1967

西北大學醫學中心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Chicago, IL 1971-1973

密西西比大學學中心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Medical Center, Jackson, MS 1973-1974

工作經歷

Staff psychiatrist, Tinley Park Mental Health Center, Tinley Park, IL 1974-1978

Director, Unit 3, Tinley Park Mental Health Center, Tinley Park IL 1978-1982

Medical Director, Tri-City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er, East Chicago, Indiana, 1982-1984

1984-2009在Ohio開業,主要於 Sandusky, OH. 從此半退休

社團經歷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會長,克里夫蘭台灣人醫師會會長,FAPA Cleveland Chapter Secretary.

著作

台灣人[受虐性格]的心理分析,前衛出版社,台灣台北,2003年4月。(再版書名為 台灣人症頭)

鴨母王-台灣人翻身自主的願景與掙扎,前衛出版社,台灣台北, 2011年8月。

霸權的華夏帝國-朝貢制度下中國的世界觀和外交策略,前衛出版社,台灣台北,2006年7月,林毅夫/林健一(合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