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李安 台灣首位好萊塢食物造型師,從一本小學藏書挖出志向
少年Pi、安眠書店都有她的手筆,Anna Lee畢業時也曾感到迷茫,直到她整理家裡,想起源自孤兒爸爸的興趣。只是,「作夢要有計劃,否則終得放棄,」她如何追夢成功?
在食物造型師李宛蓉的記憶裡,她的第一道料理,是小三時,在混合綠茶、蜂蜜檸檬汁的透明液體中,加入妞妞珍珠圓。捧在手心輕晃,繽紛的粉圓在透明杯中緩緩移動,「好像在品嘗雞尾酒,」在北投長大的她笑著說。
這種以假亂真的食物,讓當時的她與同學在學期末的同樂會,能短暫、早熟地扮演大人。此後每學期的同樂會,成了她一展手藝的時刻。
20多年後,當年那個喜孜孜,帶著假雞尾酒分同學喝的女孩,也憑著以假亂真的食物,在好萊塢爭得一片天。
鏡頭快速掃過餐桌,日本男演員真田廣之面前,擺著一桌未來感十足的食物。在這部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監製的電視劇《傳世》中,真田飾演以特製飲食延緩老化的科學家。導演要求李宛蓉以分子料理常見,包裹各色液體的晶球設計食物,呈現特殊的神祕感。但晶球一碰就破,必須有替代方案。
夜市涼圓,變科幻食物、素生蠔
台灣夜市常見的涼圓及時救了她。半透明的外皮,狀似水珠,能填入五顏六色的內餡,手拿食用也不會變形,令劇組嘖嘖稱奇,甚至搶著合照。這是她擔任食物造型師近10年來,最得意的作品。
食物造型師,顧名思義,是因應影劇、廣告拍攝需求,設計、打點料理,使演員與觀眾更融入角色與氛圍,或是讓消費者看了鏡頭前產品,願意購買的職業。
中西式、現代與復古,甚至外太空料理,食物造型師永遠無法預測,下一部作品會接到什麼任務。李宛蓉最近研究的是1940年代,風靡美國上流階層,加入蔬菜、肉品製成的果凍。
食物造型師與廚師並不同。食物造型師不用通曉古今中外的料理做法,但要見多識廣,從攝影機的角度,思考擺盤的呈現效果,風味反而是其次。倘若演員必須吃下食物,還要考量飲食習慣、生理狀態,跳脫既有思考框架,找到替代食材,設計出最接近劇本要求的料理。李宛蓉曾以涼圓外皮的概念,替吃素的演員做出「生蠔」。
一如未來難以預測,身處隨時有突發狀況的片場,李宛蓉知道,唯有不斷自學,才能處變不驚。
「她立志走食物造型時,有空檔,跑去泰國學泰國菜;去美國後有空檔,又跑去義大利學義大利麵,」母親張仙芝說,即使李宛蓉近期返台宣傳新書,仍跑遍各地學做菜,「昨天去三峽學做豆腐,上週也去台南學台菜。」
今年上半年,美國因新冠疫情封城,所有影劇拍攝工作停擺,李宛蓉也沒有閒下來。她不斷上YouTube看教學影片、進廚房試做,也報名米其林等級名廚的線上課程。
《丘奇先生》(Mr. Church)工作照(Anna Lee提供)
「關於做菜這件事,我可以去圖書館、網路找資料,奇怪的網站都可以自學,效率很高,」談起做菜,李宛蓉猶如日本動漫的熱血主角。
想像爸爸一樣,小三就做菜照顧別人
她對烹飪的熱衷,啟蒙自父親的成長經驗。她的父親在孤兒院長大,小三時,開始幫忙做飯,給院裡的小朋友吃,有時菜不夠吃,還得懂得如何烹調剩菜、加重調味,讓更多人吃飽。
也在小三聽到這故事的李宛蓉心想,父親在同樣年紀已經能照顧別人,「我還是很廢,在公園打滾,所以也想要自己有那樣子早熟、照顧別人的能力,」她將做菜視為長大的表現,開始蒐集食譜,製作簡易料理。
時間猶如一條長河,伴隨成長軌跡的種種事件,在不知不覺中,沖淡了李宛蓉心裡關於做菜的記憶。
她從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畢業時,有天,對職涯感到茫然,開始整理家中各個角落,也理清思緒。李宛蓉在書櫃中發現,從小到大的藏書居然只有食譜,翻閱一本本配圖豐富的食譜,喚起了她對下廚的熱忱。
她在《秋冬風義大利麵》的作者蕭維政簡介,發現「食物造型師」這門工作。上網搜尋後,「既能學以致用,在拍片現場拋心拋肝,又能在美麗食物中徜徉,」可說是夢寐以求的職業。
但食物造型在台灣的市場不大,她起初並未找到合適的工作,直到加入李安執導的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組,成了轉捩點。李宛蓉在這部首次嘗試食物造型。主角Pi(蘇拉.沙瑪飾演)漂流到叢林密布的小島所吃,覆有青苔的樹根,正是她提議,以山藥、牛蒡撒上海苔粉做成。
整部電影長達9個月的拍攝期,讓科班出身的李宛蓉,見證了好萊塢電影的精細分工。一幕Pi在印度住家吃飯的場景,動員了美術組下9個部門合作。
當時25歲的她心想,既然以食物造型師為目標,當然希望花上所有心思,專注做好一位專業職人。
李宛蓉決定到好萊塢追夢。
進入少年Pi劇組,當過名導私廚
寫了一封長信向父母解釋,獲得支持後,她飛到洛杉磯,在當地的社區大學進修烹飪;念了半年,開始半工半讀。「不能20幾歲了,還是全部靠家人養,這是我多多少少能做的一點,」這個決定,讓她看到不同世界。
在李宛蓉打工的知名餐廳「米羅與奧立佛」,不乏拉丁美洲裔、四處兼差的非法移民員工,也有剛出獄,滿身刺青、腳踝還戴著監控器,但每天堅持幫她加菜,還要她帶麵包回家的同事。
近距離與這些被視為社會基層的藍領階級結識、交心,李宛蓉才了解,過去講的「尊重」只是紙上談兵;真正的尊重,是不以貌取人,理解、欣賞不同背景與文化的人。「我們的共同點就是想做好美食,很愛吃美食,不怕吃苦。」
手工義大利麵(Anna Lee提供)
即便她後來在工作上接觸的,都是好萊塢大咖、律師、企業決策階層,並擔任名導演J.J.亞伯拉罕的私人廚師長達5年,卻十分關注基層民眾。「我很喜歡她跟瑪麗娜(客戶家的打掃阿姨)之間的情誼,一般人比較會講光鮮亮麗的一面,但Anna的觀察很全面,沒有用階層看待別人,」出版李宛蓉新書《五星級廚餘》的重版文化總編輯賀郁文印象很深。
趁著美國封城,李宛蓉把在洛杉磯的經驗寫成書。問她10年來的感觸,「要實際地作夢、追夢。」
人人都有夢想,「但不能只想到自己要做什麼,要有實際的計劃,」李宛蓉身邊有許多從事藝術工作的朋友,但有些人只顧及創作,到了後來才發現,倘若無法維持生計,「最終還是要放棄夢想的。」
因此,她在洛杉磯兼任私廚,偶爾也接案擔任食物攝影,支撐她追求食物造型師的夢想。站穩了腳步,下一步是推廣剩食文化。
她想集結當地食物造型師的工作室,打造開放式空間,每週舉辦一次「清冰箱」活動,以拍攝工作的剩餘食材,指導藥物、酒精成癮的民眾做菜,減少食物浪費的同時,讓有意願重返職場的人具備一技之長。
李宛蓉如今不只圓夢,更要擴展她的夢,替社會帶來改變。
「每一天都很重要,就做你喜歡的事吧!」
Source from 天下雜誌 人物特寫 2020-10-26
Posted in 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