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楊安澤 — 首位亞裔美國總統參選人
作者:王劭文
聽說過楊安澤(Andrew Yang) 嗎?他是美國史上第一位亞裔的總統參選人,楊安澤的爸媽跟我一樣是來自台灣的美國移民,一位是物理科學家,一位是藝術家,夫妻倆栽培出兩個兼具數理大腦和人文關懷的兒子,一個成為心理學家,另一個就是楊安澤。
當楊安澤在2018年初宣布爭取美國民主黨提名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時,我還不認識他,他的知名政見是施行全民基本收入補助制度(universal basic income),也就是他主張政府發放給18-64歲的美國人每人每月$1,000美元的基本收入補助來因應老百姓薪資低迷、高科技機械化取代越來越多人工的問題。我初步閱讀到這項政見,我反覆思索一番,覺得這個社會問題是存在並且需要被處理的,而他的提議不失為一個方式,每月$1,000美元不足讓一個人在美國可以不工作就能生存,但確實會有助減輕不少中產階級的財務壓力。
就在我想多了解楊安澤的時候,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紐約分會當時的會長來電,表示楊安澤的媽媽是我們婦女會的會員陳玲銖女士,會長希望我幫忙串聯資源讓多一點人認識楊安澤。因此,我要求與楊安澤先在他的競選辦公室碰個面,會談時,我發現他確實十分關心民眾面臨的困境,他不只是嘴巴說說而已,還很有責任地收集資訊、分析問題、尋求解決方案,並很想跟大家分享這些想法和資訊,這讓我頗為感動。
於是我開始與紐約台灣商會及青商會合作,2018年10月7日為楊安澤舉辦了一場「創業及社會責任」非政治性的講座,先讓大家看看這個成功的創業家如何同時貢獻社會。當天他與民眾互動甚佳,口才很好,內容實在,態度真摯,很多出席的民眾跟我說非常期待看到如今出來競選的楊安澤,如何與人辯論重要政見。
也因此,我和紐約社區賢達江明信、黃再添等人帶頭籌辦了2018年12月4日楊安澤「政見交流暨募款會」活動,那天晚上楊安澤除了與民眾一同討論政策,並表示他知道有人說他應該先從參選地方官職開始,而非直接跑去選美國總統,但是若要等到別人說輪到亞裔人口當家時才出來,那不知道要等到多久,他說亞裔民眾的才幹不輸人、愛美國不輸人,當然應該當仁不讓,此言一出,現場民眾點頭如搗蒜。現場多名義工和超級司儀林映君女士都鼓勵民眾多捐款支持楊安澤參選,當晚大家都感到振奮、融洽。
大家都知道得到民主黨黨內提名是不容易的,何況是選上總統,但是很多人都掏出了腰包捐助,也有主動出力安排楊安澤到更多地方演講和募款的人,大家這麼支持是因為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只要楊安澤的參選之路走得越長,就有越多人能認識這位傑出的亞裔、台美人第二代,受他的啟發和感動,一起為美國人的福祉奮鬥,這是身為美國人的共通願望。
捨律師高薪,救美國經濟– 總統欽點企業家大使
雖然是這幾個月才認識他,但楊安澤其實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Columbia Law School)的學長。他90年代就畢業了,我看過統計數字,哥大法學院的律師平均收入比哈佛法學院畢業的律師還要高,特別是擔任公司法的律師。楊安澤甫畢業就進到大型律師事務所當公司法的律師,他大可自己錢賺的飽飽、給自己孩子過好日子、上貴族學校就好了,但他卻沒有選擇那條路。
才做了幾個月,楊安澤決定辭去法律圈的工作。他開始搞科技創業,從最初的失敗中學習到最後成功創業,將公司賣給華盛頓郵報集團下的企業後,2011年他又選擇了一條常人不走的路–成立慈善機構「為美國創業 (Venture for America)」提供獎助金和訓練課程指導年輕人創業。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後,受害最深的是中西部二線城市,當時楊安澤帶這些年輕人到那些地方開創事業,幾年下來為那些都市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為美國創業」開始得到嘉獎無數,包括來自白宮的肯定,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欽點楊安澤為企業家大使,數次向他請益國家大事。
我想當初楊安澤跟父母報備要辭去律師職位去闖天下時,大概也讓他們緊張了一下,但是甚麼樣的子女最終會是父母的最大驕傲呢?單純賺錢賺很多的?還是在成就自己之餘,還能積極貢獻己力造福社會的呢?我想答案很明確的。
不憚反對聲,耐心作溝通–最佳亞裔形象代言人
楊安澤今年宣布參選後,已經上了不少美國主流媒體頻道,有一回美國大型媒體福克斯新聞台(Fox News)訪問他,主播是明顯偏向共和黨的,跟楊安澤的立場很不一樣,雙方交談並沒有很順暢,但是訪談到最後,楊安澤成功將政見解釋清楚,這個主播雖然沒有被楊安澤說服,但是他變得十分欣賞楊安澤的誠懇溝通,這不就是民主嗎?我常常想,如果楊安澤2019、2020年都能夠一路過關斬將,那麼會有越來越多人看到這位亞裔、台美人第二代的表率,知道我們社區出來的人不僅有才幹、有膽識,還能帶領、捍衛民主的對話。幫助楊安澤在競選之路走得越久,就有越多人會看出亞裔社區可以給美國的貢獻。這不就我們想要的嗎?我們多多支持他吧!
* 若想了解楊安澤的政見和競選活動消息,請造訪競選官網: www.Yang2020.com。
Source from Richard Lin
Posted in 02/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