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我參與了華府教會的建堂 / 陳明賢 / 04/2016

我參與了華府教會的建堂

作者 陳明賢

本人蒙上帝的帶領,於1996年8月到華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會。最初的印象是教堂及附屬物皆老舊,心想為什麼不整修呢?後來才知道這是向WPC租用的。不久之後,得知本會成立不久之後即有建堂基金的設立,但聽說奉獻永遠跟不上物價上漲,因此建堂事宜一直沒有進行。約一年後,我發現會友及大多數台灣人都居住沿I270左右,而教會所在地的Wheaton卻只有一戶會友,這站在宣教的角度並不適宜,教會宜搬到眾多會友聚集的地方。1998年和1999年,我們各舉行一次建堂研討會,雖然大家不反對自己建堂,但沒有人有積極的提議。最大的疑議是建堂費用很高,現有會友主力又臨退休之齡,退休後,大家的負擔恐怕會非常吃力。1999年,WPC鑑於教會老舊又高低不平,對老年人或行走不便的人都不甚方便,聘請專家估計整修約二百多萬元。WPC本身又沒有經濟力,如果要執行,TPC恐怕要負擔大部份的責任。本人以為縱然整修後仍為舊建物,仍然無法克服許多不方便。基於宣教的需要,本人以為該是台灣人自己建堂的時候了。

決議建堂經過

本人以為建堂若沒有明確標的,再舉行多少次的研討會亦很難形成內聚力。雖然這期間曾有多位兄姐介紹些土地,但幾經考慮後都因不適宜而作罷。於是請王偉國長老沿I270 Exit 4至Ex I110之間尋找,但離交流道的車程不能超過10分鐘。起初在River Road找到一塊地,但要價400萬而作罷。後來王偉國長老又找了四、五塊地,我到每一塊地去勘察。本人以為大多數人皆不喜歡變動太大,一定要多數人感到方便才行。幾經思考,我以為現在建堂之地最適合,我曾衡量會友從四面八方來的路線和車程,這塊地約對80%的人較方便,約15%的人沒什麼影響,約5%的人較不方便。附近又有捷運車站,東方人超市三間,及大公園等。開價39萬元又付得起。2001年秋天,我請所有長老到現場勘察,並向他們簡報該地相關狀況,當場大家都同意了。一個禮拜後,小會正式通過購買該地並訂於2001年12月在會員大會中討論。小會通過後,本人回台灣休假二週,許日章長老曾打電話給我,他說大家以為這是重大議案,是否可以會員大會中1/2、2/3才算通過,我以為言之有理而同意。並且以為凡事順服上帝的引導,所以在會員大會前,我沒有跟任何會友討論或鼓勵,只有在禱告中交託上帝。會員大會當天,超過3/4以上的人同意,遂展開了建堂的第一步。本會當時有建堂基金約17萬元,經王偉國長老抗衡以35萬元買入該地,其餘款項暫由張徽宗兄先付幾個月後,在所有的會友禱告及努力奉獻下,所有的購地貸款都還清了。

成立建堂委員會

之後,我們正式成立了建堂委員會,由蔡武男長老擔任委員,許日章長老擔任秘書。下設建築、募款、財務、庭園、教會發展、會堂佈置等小組。其中建築小組由具土木建築的專業和房地產專家組成,由王偉國長老擔任召集人,由於他們的努力,在聘請建築師、建築設計、環保評估、法律要件等都做出專業貢獻。教會發展組由各機關、各團契負責人組成,由吳美玲長老任召集人,他們經多次開會,考慮現在教會運作狀況及未來二十五年的教會發展需要而訂出了基本原則。我們需要二個禮拜堂(主堂可容納500人,副堂可容納120人),八間主日學教室,三間辦公室,一間會議室兼圖書館,足夠使用的廚房及洗手間,加上可容納500人的交誼廳。但這些構想需要建坪達2萬平方呎以上,費用約需300萬元。建堂委員會幾經討論,交誼廳可作主禮拜堂的延伸,禮拜堂可改為容納250人即可,主日學教室在需要時可充作交誼廳的部份,這樣整個空間可控制在1.5萬平方呎,可節省經費約75萬元。但之前我們曾請中會來說明,根據美國長老教會一般建堂的經驗,建堂費用在一年經常費3倍內不會有問題,4倍則勉強可以達成,超過4倍則困難重重,本會當時奉獻約30萬元,3倍是90萬,4倍是120萬,但我們的經費含土地卻在250萬以上,對我們是很大的挑戰。為此,我們曾請台灣人自己完成建堂的聖路易教會和紐約台美歸正教會來說明,這對我們有相當的助益。為了經費的問題,在確定方案之前,我們確實有不同意見。在小會中曾為了建堂在1.5萬平方呎和1.1萬平方呎兩案表決,結果是4:5。這個結果,大家認為重大決策在這個比率之下決定會有後遺症而暫時不決,經過幾個月後,經大家不斷的禱告思考,在小會中重作表決,有人提議,重大決策不要用舉手表決,改用無記名投票,免得彼此受情感的影響。無記名投票的結果全票通過同一議案,即採納以教會需要而評估的1.5萬平方呎為唯一選擇。結果出來後,全體小會成員鼓掌感謝上帝對我們的帶領,給我們有完全合一的心志來建堂。

募款

實際建堂的運作中,另一重大問題是募款,這一小組由陳建南執事和李東壁兄負責。起初大家以為幾十年來建堂的最大難題在於經費,如今這難題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因物價指數的不斷上漲而更為嚴峻。許多人問我如何解決,我回答說如果我們以「華府教會」要建堂那必定很難成功(我們處在房地產相對高價的華府地區),但若是以「上帝的教會」要建堂那就容易多了。換另一立場來說,若說「華府教會」要建堂那很困難,但若說「華府台灣人」要建堂就容易多了(我們希望教會成為台灣人社區中心)。我以為我們現在看不清「錢」如何來,但只要真心仰望上帝,祂會一步一步開啟我們的眼睛去找到可用的方法,祂也會親自供應。這個仰望上帝的信靠,後來一步一步實現了。

有一次,童勝雄兄和顏麗珠執事提議辦募款餐會,他們可用每人15元的費用辦出超過25元價值的餐點。每位參加者酌收25元,若有250人參加,則可募得二千五百元,小會對會友的用心很是感激也採納了。後來因童勝雄兄身體違和,我們改在大餐廳舉行,餐券亦是每張25元,我們當時志在宣傳不在奉獻。後來有人提議,鼓勵會友買餐券邀朋友來參加,參加者免費,但在會中可說明我們的異象並自由奉獻。結果餐券共售出四百多張,其中張徽宗兄就邀了三十幾人,我們非常感謝全體會友的愛主行動。募款餐會前,有一長老說若奉獻有六千到八千元就很滿意了,但另有一位執事俏皮說長老較沒信心,執事較有信心,奉獻一定可以達到一萬元。結果當天的奉獻近五萬元,真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此外,世界和平協會的奉獻亦給我們很大的鼓勵。這一故事由王能祥長老提議並介紹,幾經禱告和討論,我們在適當時機,約了世界和平協會董事長王清珠女士見面。我們教會的代表是王能祥長老、蔡武男長老、凌光雄長老、王偉國長老、劉德勇兄和本人。我們提議的條件是在大廳設「世界和平協會紀念碑」掲示他們的理想,在本會的社教活動中亦不斷實踐其理想,我們亦無價提供他們辦活動的場地等。經過不久,王清珠女士同意奉獻三塊土地和一些現金,平均於本會和Bethesda長老教會。其中在Rockville那塊地又因都市更新而市價大漲,上帝真是恩上加恩。

此外,婦女團契多次舉辦募款義賣。有一次,甚至許多同鄉也來參與,攤位多達二十個,參與者數百人,我們感謝姐妹們的用心和創意;聖歌隊和光鹽團契組成巡迴音樂話劇佈道團,有三、四十人參加,除了音樂外,光鹽團契的話劇令人非常感動,也得到很好的迴響與奉獻。另一募款音樂會,在冰天雪地又斷電的夜晚舉行,居然有三百多人與會(每張票25元),許多參加者讚為最有氣氛的音樂會。這是全體會友在當天緊急動員,同心合作的結果;黃美瑞長老義賣東、西式超級市場禮券亦得到全體會友及同鄉支持,屢有豐富的進帳;主日學發小豬運動,在王愛治姐的鼓吹下,許多成人會友積極參與,我們經常可在禮拜中看到「獻豬禮」;陳建南執事發起為建堂而走(走Bethesda古道),有好幾百人參加,其中包含許多同鄉朋友。趙榮耀長老和謝宏生長老發起建堂網球教學亦獲得不少迴響;黃吳鵬姐首開拿自己家中種的菜來義賣,許多人跟進,甚至連家中的「好東西」都拿出來義賣。整個教會在建堂的事工上都動起來,真感謝上帝對我們的激勵和感動。2005年,本人為台灣在嘉義西門教會、彰化蘭大衛教會、彰化二林教會、日本琦玉教會向一些親朋好友募款,很快就募得三萬多美金,本人亦到美西萬縣教會、台美長老教會、東灣教會及美東的波士頓歸正教會等募款,亦看到上帝的慈愛和供給,就如經上所說的信靠祂的必不至羞愧。在我離開華府教會回台灣養病時,建堂還沒動工,以當時估計總費約220萬,我們已有了約2/3的經費了。當時負責募款之一的李東壁兄對我說,以前牧師講仰望上帝,他不甚明白,如今發現那真是信仰的偉大力量。在教會的事工上,金錢往往不是最大的難題,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是否同心?是否真心仰望上帝!

聖經中三個建殿過程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基本原則,否則環境變遷就會想法動搖,做重大的事更是如此。參與建堂是許多人一生中僅有的一次,甚至不曾遇到。我們也看到許多教會因著建堂而鬧分裂,那我們教會如何做才不會重蹈不良覆轍呢?我們從聖經中的三個建殿得到許多的啟示,我曾以聖經中的建殿與我們的建堂和甘心奉獻建聖殿為題在主日禮拜中講道,並以全文刊在願景中。在撒母耳記下,我們從大衛的建殿可以學習許多。他的籌備工作有具體行動,如籌備藍圖和準備材料;他亦自己奉獻了古代一般君王為了可能逃難之用的黃金100公噸、純銀240公噸。他的態度亦值得學習,他以自己住宮殿但上帝同在象徵的約櫃卻在帳棚中,他並以為在曠野時,約櫃隨時可移動,但王國建立,人民定居後,建殿是表示敬虔。此外,建殿用地,地主亞勞拿願意捐獻,但大衛以為奉獻必須付代價而以50塊銀子購買(這更看出他自己的奉獻黃金、純銀價值有多高),整個大衛準備建殿的過程都是出於愛上帝和對上帝的敬虔而做。反觀,在新約時代,大希律王所建的聖殿更雄偉壯麗,連門徒進耶路撒冷看到後都驚嘆不巳。但因那殿是為了政治的理由而建(他被認為不是真猶太人,另外,他同時也建立了許多神廟),目的是為籠絡百姓而不是因敬畏上帝;因此,在聖經中沒有什麼篇幅記載這段建殿的過程,反倒看到耶穌預言這殿的毀滅。

聖經中第二次的建殿是在主前520年,就是被擄歸回後17年。因原來的聖殿在巴比倫帝國攻陷耶路撒冷後亦被毀壞。他們於主前537年回歸耶路撒冷後,在百廢待舉中,他們忙於興建家園和奮興經濟。在人看來這是迫在眉捷之舉,也無可厚非。但先知說,前者誠然重要,但重建聖殿更是必須,優先次序不可顚倒。經過哈該的不斷呼喊,上帝激勵了首領所羅巴伯和大祭司約書亞,並使其激勵百姓。後來百姓有了自動自覺的精神,亦有敬畏上帝的心,上帝亦賜福他們的願意,聖殿終於建成。

在聖經中的三個建殿過程,大衛和哈該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我也不斷以此與兄姐互相勉勵。建堂必須先建自己心靈中的聖殿,建堂是為了訓練我們對上帝的愛和對祂的虔誠並我們對華府教會的忠誠。大希律王的建殿也讓我們深以為戒,若參雜異念必不受上帝喜歡,也會阻礙兄姐的同心和參與。感謝主的恩典,感謝兄姐對上帝、對華府教會的愛,我們就要搬入「新殿」敬拜了!

217_我參與了華府教會的建堂 - 0003

華府教會建堂過程

217_我參與了華府教會的建堂 - 0001

華府教會會友合影

217_我參與了華府教會的建堂 - 0002

2002募款音樂會

Source from 華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獻堂特刊 / -/2012

Posted in 0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