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的分享與經驗談
黃安玲、施永強
三十多年前留學美國,畢業後成家立業,有了兩個可愛的子女。轉眼間子女上大學了,家裡頓成空巢。光陰似箭,兒子已於去年耶魯大學醫學院畢業,今年(2019)六月舉行結婚典禮;女兒也於今年五月哈佛大學醫學院畢業,今年可謂是雙囍臨門!兩個孩子現在都在波士頓(Boston)擔任住院醫師,所以我們家庭已有一半人口已經從New Jersey往北遷移了。
回憶從前種種,記憶猶新就如昨日。子女在美國出生長大,除了在學校說英語以外,我們在家都用中文和台語交談;週六上中文學校,週日去台語基督教長老教會,參加主日學,研讀聖經。我們也依照聖經的教導來養育子女,聖經《詩篇》127章第三節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所以我們要感謝上帝的祝福,領受上帝無窮無盡的恩賜。
孩子出生,猶如一張白紙,充滿着好奇。我們很注重子女發展全方位的興趣,包括學校課業、音樂藝術、體育運動、宗教信仰、課外活動、社區服務、旅遊及國際觀等等。常教育子女,不管扮演什麼角色,一定要全力以赴;今天當學生,就要把書讀好。更用不同方式的遊戲與各種活潑式的學習,來啟發他們在各學科上,養成用極少時間、發輝最有效率、快樂讀書的習慣。記得2011年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著作的書「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非常暢銷。但是我們一貫堅持: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實施愛的教育,培養有獨立自主性格的小孩,反對「虎媽式」的高壓式嚴格管教方式。
回想兒子從小就具有創造力,會自己創造玩具,也邀同伴一起玩,這一點倒節省了我們不少錢。每年我們都加入科學博物館的會員,遇有假期就東奔西跑逛遍東岸大大小小的科學博物館。記得有一回他看中一套化學實驗器材,買回家後就不見人影,原來自己關在房裡,專心一意做化學實驗。兩個小孩五歲起,就拜師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在學校也學習其他樂器,有長笛(flute) 及單簧管(又稱豎笛、黑管clarinet)。他們很喜歡聽古典音樂,常常自動自發、高興地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並從中得到樂趣。每當讀書累了,他們就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來作為調節休息。他們的音感特別敏銳,在鋼琴鍵盤上任意按一個鍵,他馬上正確地說出是那一音。兒女可以在聽完一首歌後,用鋼琴彈出那首歌的旋律,真是令人佩服!他們贏過許多鋼琴比賽獨奏、雙鋼琴及四手聯彈的冠軍,家裡擺滿著數不盡的獎狀和獎盃。兩人皆在六歲時就開始在卡內基音樂廳表演,並且都被選入紐澤西全州高中交響樂團,演奏小提琴。他們把鋼琴當作一種娛樂,抒發感情的工具,並且在教會幫忙司琴。從他們成長過程中,印證了俗話說:「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以及「學音樂的小孩其數理能力、情緒穩定度和專注力,皆明顯較佳」。
美國高中如同社區,學生生活相互關係是非常密切,尤其課後社團和體育活動的參與是非常必要的。他們從小就喜歡打桌球、網球、跆拳道、溜冰、滑雪及游泳。入門教育很重要,首先跟教練學習正確地握拍、擊求、發球的姿勢,我們也常利用空閒時間陪小孩練習打球。他們都是高中學校的網球和游泳校隊,女兒更是傑出,在學校連續四年拿到網球的第一單打(First Single),並獲得每年的最重要球員MVP(Most Valuable Player)獎四次,贏過Morris County Tournament的第二名。
游泳以體力最為重要,他們從小就跟老師學習正確的游泳姿勢技巧。我們全家加入健身俱樂部運動,他們都是俱樂部的游泳隊員,都曾獲得多次MVP獎。在高中他們都是游泳校隊,女兒更取得資格參加紐澤西州全州高中的游泳比賽。從體育運動的經驗,讓他們不僅強健身體,更可以透過體育活動,與同學朋友交往,增添生活趣味,緩衝讀書壓力,擴大生活領域。
除了忙碌的課業與課外活動,他們每週都參加聖經研討、主日學及主日崇拜,也選修宗教信仰的課程,讓心靈有依靠、平安,產生力量源泉。暑假時參加基督教會舉辦的夏令營,如:假期聖經學校(Vacation Bible School, Morris Plains)、志工團隊,及美國的志願者醫療團(Volunteers in Medical Missions)去秘魯義診,還當Spanish的翻譯。因為從小已養成了服務社區的習慣,當他們就讀哈佛大學時,常去麻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擔任志工,還利用週六、日,去教導波士頓的小學生和不懂英語的老人,並於暑假時組織同學,在台北大學舉辦哈佛台灣領導統御研討會(Harvard Taiwan Leadership Conference)擔任志願教學老師。他們都先後擔任哈佛大學的台灣同學會會長,舉辦各種活動來推動全校同學對台灣文化的認識。
他們讀高中時會利用空閒去當地醫院擔任志工,利用假日到老人中心彈鋼琴、拉小提琴,娯樂老人家,秋末時到老人的家裡幫忙掃落葉,並參加社區舉辦的慈善組織,如Soup Kitchen, Rotary Club, 和Red Cross等。他們對台灣有濃厚的感情,都主動要求去台灣原住民區擔任志工。在高中暑假時,他們去台灣參加由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主辦的「我愛台灣」志工活動(I Love Taiwan Mission)、在台東布農部落和紅葉教會擔任志工,教小孩英語、傳福音、幫忙教會事工及課業輔導等。
以上只是大概的描述教育子女的經過,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真多,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完。事實上,為人父母的我們都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與他們相處,擔任司機東奔西跑、趕場比賽、參加各式各樣的課內和課外活動。雖然孩子非常忙碌,卻非常快樂。他們注重效率,凡事專心,事半功倍。另外,我們很重視小孩睡眠,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從不熬夜,每晚十點前就會自動上床睡覺,養成充分睡眠的好習慣。總而言之,我們深深體驗到教育子女的要素,除了孩子本身要有奮鬥不懈、勇於嘗試的精神以外,攸關重要的是父母的關心、付出、引導和陪伴,盡人事以外,其餘的就要對上帝的順從,靠上帝的祝福了。
Source from 施永強教授
Posted in 0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