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回台服務:梁信惠的故事,在人生的秋天裡大放異彩 / 陳曼玲 /2015/10

回台服務:梁信惠的故事,在人生的秋天裡大放異彩

作者 陳曼玲

梁信惠女士(Grace Hong)2011年在英、美、加拿大同步出版的臨床心理學書「沙遊治療:研究與案例」(Sandplay Therapy: Research and Practice)英文書,集結她在美國與台灣15年的沙遊治療工作經驗之精華。篤信上帝的她期望能藉由專業醫好傷心的人,而她的夢想是將來有一天沙遊治療能像在日本一樣,成為台灣的心理治療主流。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沙遊治療學會(梁信惠是創會理事長)已經成為國際沙遊治療學會的分會(National Society),是世界第11也是亞洲第二個會員國(日本是另一亞洲會員國)。

梁信惠畢業於台南女中與台大心理系。1991年念博士學位時接觸到沙遊法。梁信惠回憶說,她被此種非引導性(non-directive)、深度的、語言溝通可有可無的治療法所震撼,因此耗費心力與財力,全心去學習這「異乎尋常,相當引人」的臨床治療方法,並在1996年拿到美國及國際沙遊治療學會的專業證照。梁信惠說,在1960年左右沙遊治療法在歐洲開始盛行,創始者是瑞士人杜拉考夫(Frau Dora Kalff ),她除了在歐洲教學之外,也到日本及美國推廣。

據梁信惠表示,杜拉考夫的沙遊法是:「借由捏塑沙箱中的沙粒及排列小物件,個案有機會營造一個與他個人內心狀態相呼應的世界。透過自由且具創意的玩耍,潛意識過程在這三度空間的形式中變的清晰,而圖像的世界也相等於夢境的經驗。透過這樣的方式,一連串的景象逐漸成形,榮格所描述的個體化過程會被刺激出來,而逐漸成熟」。梁信惠又說:「榮格的基本理論則是沙遊治療的基礎。沙遊治療時採用一乾一濕大約19.5 Ⅹ 28.5 Ⅹ 3英吋的兩個沙盤,加上許多代表世界裡的小物件。個案隨心所欲建造任何他所喜歡的立體圖案。治療師在旁輔助,擔任觀察、見證及關心的角色。治療師的積極參與精神,並深刻了解個案在沙盤上所創出的圖樣表徵,會推動個案內心微妙的轉化。這個治療方法的主要假設是:每一個人,在他心靈的深處,在適當的情況下,都有一個自動痊癒自己心靈創傷的傾向。這治療方式可適於用小孩,青少年及成人」。

梁信惠在書中詳細介紹她在美國的案例:有個幼年受家暴的7歲黑人男孩,最不喜歡聖誕節,因為放假時得留在家裡。剛來接受沙遊治療時會用棉被裹住自己的身體,潛意識裡害怕被施暴。治療後男孩自己用沙盤排出上帝、天使、教會的圖樣,並要求治療師與他一起禱告,這表示他已走出家暴的陰影並感受到上帝的溫暖而願意接近上帝;另外有位8歲被鄰居嚴重性侵的白人女孩珍娜,有重憂鬱症,她在11歲時接受20次沙遊治療約半年。兩年後做追蹤時,女孩已能夠與侵害她的鄰居共存,也建立起自信心。

梁信惠回台後主要是教導專業人士作心理治療,她發現這些人有三分之一曾遭不同程度的性侵犯,因此在他們受訓練幫助別人之前,自己先接受沙遊治療,從過去的傷害中走出來。其中有位女性曾問梁信惠,她非常想自殺、有點無法控制、如果治療師是她會怎麼辦?梁信惠告訴她、她一定是去禱告上帝、請祂幫忙。因此也間接影響了這名女性去尋求神,現在已走出自殺陰影並在專業上很有作為。

梁信惠在明尼蘇達州的亨尼奔郡法院(Hennipen County Court)擔任臨床心裡師有30年之久,主要為分析犯人的心理動機與狀態。當年為了支持先生念博士,並要養育一男一女,梁信惠深感職業婦女的辛苦,她對自己未能在孩子幼年時多陪伴他們感到遺憾。她說人生若能重來,她希望能生4個孩子,在6歲前多在家陪伴他們。她現在也深深感念母親梁許春菊女士的辛勞,因母親一生養育了8個孩子,並在生完老五後開始擔任省議員多年。梁信惠回憶說,母親當年週間工作忙碌,週末還常有人到家裡求見,母親像當今的社工一樣熱心地為民眾解決各樣的問題。母親雖然長年奔波,曾到日本奈良女子大學念書的她卻不忘記過年時準備家人圍爐的日式火鍋;孩子們生日時她也必帶蛋糕回家慶祝。而且有其母必有其女,梁信惠的母親曾任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對於勵馨社福基金會創立及早期運作貢獻良多。而梁信惠在勵馨基金會、中途之家等機構致力於訓練專業心理諮商人士學習沙遊法,也幫助許多人打開幽閉心靈。

梁信惠在美國念碩士班時,認識了在范得彼特大學經濟系念書(Vanderbilt University,Nashville, Tennessee)的先生洪德生,他2015年二月底已從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的職位退休下來。母親也是虔誠基督徒的梁信惠,在個人見證中感性地說:當她25時,她覺得上帝太忙,所以送一個老公來愛她; 當她35歲時, 體悟到童話書裡的「兩人相愛、結婚,就快樂地過一生」是一個迷思,她反倒是贊成一位榮格分析師所說的:「婚姻是練習心靈成長的場所」;當她45歲時, 出現中年危機,覺得人生像苦海;當她51歲時,雖然拿到博士學位, 卻不快樂,因為那年先生決定隻身回台,之後六年半來兩地相思;當她54歲時, 經歷到不管在多深的低谷,不管她多麼怨恨上帝,甚至想離開祂時,上帝卻不離不棄;當她57歲時, 感謝上帝真的垂聽禱告―終於使他們夫妻回台團聚;當她61歲時,學到「夕陽無限好,不怕近黃昏!」。

現在已步入人生不惑之年的梁信惠,仍然神采奕奕,全身反映出上帝照耀在她身上的光芒。並期待自己像一盞燭火,能驅散社會裡的黑暗。勇於面對挑戰的她堅定地說:她的黃昏歲月,即便是在人生的秋天裡,也因上帝同在仍充滿祝福。

345_回台服務 梁信惠的故事,在人生的秋天裡大放異彩

源自 梁信惠